1966年的腕表故事
高振频腕表:技术革命与时间精度的较量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是机械制表领域的黄金时代,一场关于计时精度的技术竞赛在瑞士汝拉山谷悄然展开。这场竞赛的核心围绕着一个看似简单却意义重大的问题:如何让机械腕表实现更高的振频?这一时期,多个知名品牌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高振频机芯,为现代计时技术奠定了基础。
一、先驱者之路:真力时El Primero
1969年,真力时推出El Primero(西班牙语中意为"第一")3019 PHC机芯,这款划时代的自动上链计时机芯振频高达36000次/小时(5赫兹),成为当时精度最高的机械计时装置。El Primero的出现标志着机械表正式突破"1/10秒"精准度的技术壁垒。
二、群雄逐鹿:高振频机芯的百花齐放
同期,其他品牌也纷纷推出自家的高振频解决方案:
- 浪琴推出了El Primero 3600型机芯,沿用至今的经典设计。
- 真力时A384腕表成为最早实现1/10秒计时功能的量产机械表之一。
三、技术突破与挑战
尽管高振频带来了更高的精度,但也带来了新的技术难题:
1. 摩擦问题:更高的转速导致机芯内部零件磨损加剧。
2. 润滑需求:传统润滑油难以满足高振频条件下的润滑要求。
3. 结构优化:需要更精密的擒纵系统和 escapement 设计。
四、现代传承与发展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部分品牌重启经典:
1. 真力时El Primero 3600型机芯:在保留历史基因的基础上进行了性能升级,依然保持着5赫兹的高振频。
2. 冠蓝狮45GS复刻版:借助9SA4新型机芯(同样为36000次/小时),实现了对1969年经典设计的精准还原。
五、技术评价与发展展望
尽管现代制表业已将标准振频定在28800次/小时(4赫兹),认为这一频率在确保走时精度的同时兼顾了佩戴舒适度和机芯可靠性。但36000次/小时的高振频机芯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仍然受到收藏家和表迷的高度关注。
这场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技术竞赛,不仅推动了机械制表工艺的进步,更展现了人类对精确计时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每款经典机芯都承载着技术创新的印记,成为钟表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而这种追求更高精度的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制表师们不断突破技术边界。
声明:未标注本站原创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用于学习参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邮箱:Jubao_404@163.com。